《天然药物化学》(后文简称“天然药化”)是药学相关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在我国高校的药学、中药学、制药工程和动物药学等本科专业中都开设了这门课。天然药物的理化性质复杂,化学成分多样,天然药化的讲授实践中还涉及提取分离和结构解析这样的知识点,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多采用单纯课本知识讲解,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习兴趣不高,最终也影响了教学效果。党的十九大报告切实要求我们在现有教学模式下,应该将繁多和枯燥的知识点新颖化,加强知识与文化的融会贯通,不断推进实践创新改革。
新时期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升人文素质整体水平,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这对于人文知识和人文教育相对匮乏的药学专业学生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中药这种天然药物的传承和发展为中华民族的源远流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医药的理论和实践具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需要广大青年学子深刻领会和发扬光大。在学习过程中,融入中医中药文化内涵,不断增强青年学子的人文素养,才能真正提高中医药高等教育的质量,才能真正促进中医药事业在新时代的继承和发展。
为了探索适应时代发展的教学模式,本文从代表性中药的药性及形貌入手,将中医药的理念和文化融入到天然药化的教学实践中。每章节选择代表性的几味中药,在直观认识药材的基础上,讲授该味中药的用药历史、文化背景以及本草考证情况,并结合历代文人笔下的诗词趣话,营造一种中药文化浓郁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带着兴趣了解该中药的化学成分,提升学习天然药物化学的积极性。将传统的知识灌输变为中药文化和认知的有趣结合,激发学生投身中药研发和传承中医中药文化的热情。
一、通过多种方式,直观认识中药材
将中药材实物带入课堂。在每章节引言教学中,准备几味本章涉及到的代表性中药饮片或植物标本,利用课间时间,让学生先辨识药材,观形貌闻其味。再简要介绍这些药材入药部位以及传统用药情况,然后提出问题:如果用现代科技来研究这些中药材的防病治病原理,该怎么做?带着问题,进入后续的课堂讲解。
例如,在讲授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前,可让学生先辨识槐米、黄芩这两味代表性药材,然后简单讲述它们的药性和传统用药情况。如槐米为槐树的干燥花或花蕾,性寒凉,味甘平,入肝、大肠经,凉血止血,清肝降火。通过对药性的描述引出问题,槐米的主要有效成分是什么?如何提取?对于黄芩,可介绍其涉及到的本草考证和历史传说。比如,相传李时珍16岁时,突生急病,高烧咳嗽有痰,服用柴胡、麦冬、荆芥、竹沥等药物都不见好转。有路过道士开出单方:将30 g的黄芩加两盅水煎至一半服用。连续服用半月后,李时珍完全康复。因此,在其编写的《本草纲目》里,称黄芩为“药中肯綮,如鼓应桴”,并感叹“医中之妙,有如此哉”。从而引出问题,黄芩产生神奇药效的物质基础是什么?现代用药情况如何?带着这些问题了解其有效成分的结构性质和提取分离方法。
每章结束时,总结分析该章涉及到的天然药物的有效成分在结构和性质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入药部位、化学结构是否类似?同属于哪一类化学成分?药用价值、药效是否相同?能否相互替代?通过分析这些衍生问题,提炼每章内容的重、难点,让学生对该章内容的学习达到知识点清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
在课堂学习之外,组织学生参观我院伏牛山药用植物标本馆,直观了解我国和我省的中药材资源分布情况,特别是本地道地药材的品种、种植和市场环境。另外,带领学生进入中药材种植基地(洛阳烧伤医院药博园和洛阳本草堂有限公司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了解中药材的生长习性、采收和炮制过程。
通过这些课堂内外的实践认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实践水平和创新能力,让他们带着问题主动投身到理论课的学习中。
二、将中药诗词文化渗透到知识点中
中国不但是传统中药的故乡,同时也是诗的国度。我国历史长河中瑰丽的古典诗词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繁花,其中不乏描写中药的诗词。中药诗词寓情达意,处处展现着中医药文化与诗词文化的巧妙契合,体现了中医药文化与诗词文化的相融。在课堂上,将经典中药诗词巧妙穿插进来,对学生对教师都会是一种很奇妙的文化感受。比如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满庭芳》对二十四味中药名称的借用就十分巧妙。《满庭芳》词云:“云母屏开(云母),珍珠帘闭(珍珠),防风吹散沉香(防风、沉香)。离情抑郁,金缕织流黄(郁金、硫黄),柏影桂枝交映(黄柏、桂枝),从容起(苁蓉),弄水银塘(水银)。连翘首(连翘),惊过半夏(半夏),凉透薄荷裳(薄荷)。一钩藤上月(钩藤),寻常山夜(常山),梦宿沙场。早已轻粉黛(轻粉),独活空房(独活)。欲续断弦未得(续断),乌头白(乌头),最苦参商(苦参)。当归也(当归)!茱萸熟(茱萸),地老菊花荒(熟地、菊花)。”
文章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网址: http://www.ynzyzyzz.cn/qikandaodu/2020/0820/431.html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投稿 |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编辑部|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版面费 |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论文发表 |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