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觉症状与自觉症状近年来,精衬身体医学被提倡起来。精神身体医学是针对现代医学重身休轻精神的思想而创立的。中医不大分精补与身体,没有重视身体症状,而轻视粘神症状的弊病。如果只重视身体症状,就个产生一种倾向,即把治疗重点放在客观上看得到、又能充分掌握的疾病上,而往往忽略了患者的精神方面。这即是现代医士跛行发展的状况。对于现代医学来说,不论患者主诉如何痛苦,如果医生在客观上没有发现异常症状,就会把患者主诉的症状说成“这不是病”,或者说成“这是社经过敏”,而简单予以处置。一天,一位妇女来院,主诉“甲凉难忍”,曾为此去过二、三家医院,苎诊断均说是“神经影响的”,不论哪一家都不予以治疗。经查,脉迟缓。诊断为里寒。换句话说,是人参汤证。故别人参汤治之。果然,服药一周后病情就好了大半。对现代医学来说不成问题的非特异性症状,.比如“脚凉”,“脚心热”,“身体倦怠”,“肩凝痛”等极常见的症状,中医都认史诊断;往往易被医生忽略的症状;却在决定治疗方针上成为必要的依据,这是巾医旷特点。·中医除药物疗法外,尚有针灸、刺络、按摩等物理疗延以及精神疗法。德川时期的名医和田东郭氏在治疗神经症时,·就曾用过劝导疗法和精神疗法,屡见效果。(节详自日本创元社出版大冢敬节若《汉方医小》尸39—62)÷5麦姜5中医中药朽关免疫学研究的初步观察北京市中医研究听危北海祖国医药学有关免疫学敝记救儿很早的,我国最早的医书《内经》提出过“卫气”的防卫肌表,抵御外邪的理论,颇类似现代医学所谓的非特异性免疫防卫系统。公元三世纪张仲景在《金匮要略》的“百合狐惑阴阳篇”中就描述了免疫性疾病一粘膜三联症,提出过明确的治疗力剂“甘草泻心汤”,此方应用至今仍然有效。东晋前的《9寸后方》一书中功;记栽有预防狂犬病的方法,即用病犬的脑来产生人工免疫。公元十一世纪,宋真宗年间就有“人痘”文字记载,为近代免疫学的发展开创了先例。近年来,应用免疫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中丢中药,受到广泛重视,不论在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不少的进展。①因此看来,深入探讨中医中药与免疫学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兹将有关资料综述如下:中医中药对免疫反应的作用近年来,根据大量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发观中医中药对免疫反应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既可以扶植正常的免疫反应,又可以抑制异常的免疫反应。根据其作用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免疫促进剂、免疫抑佬4剂、免疫调节剂以及抗过敏介质剂等。临床上依照机体免疫状态的不同可分别应用相应的治疗。对其表现为免疫功能低下者,.需要用免疫促进剂治疗。同样是免疫促进剂,有的作用于细胞免疫为主,有的作用于体液免疫为主。对免疫反应过强者,需要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同样是免疫功能低下,有的是由于辅助性T细胞功能不足,有的则是由于抑制性T细胞功肯皂过度。有的需要阻断变态反应的进程,以减轻其所造成的病理损害,如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改,有的需要改善变态反应已造成的组织损伤或对抗其毒性作用,如应用激素类药物。总之,我们应尽量搞清每个病人的免疫反应异常的性质和部位,采取相应的治疗,使其免疫功能恢复正常,疾病也就痊愈。但由于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理是相当复杂的,有的还未能完全阐明,再加上目前对其诊断检查方法也不够精细,不能真正反映出患者免疫功能紊乱的关键所在。假如能分别测定出抑制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B细胞以及补体系统的活性,然后根据检查的结果采取适当相应的治疗,则能使免疫性疾病的疗效有所提高。不过到目前为止,检查上述项目的方法大多尚不成熟,有时还不能完全肯定是其原因还是结果。但是尽管如此,若能全面地采用目前已有的免疫学检查指标,还是可以反应出病人机体免疫反应的一般状态,并以此来指导临床用药,针对性就更强。例如根据患者植物血凝素{PHA)的皮肤试验所表现的强弱以反映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来适当地选用药物,皮肤试验很弱可使用细胞免疫促进剂,如皮肤试验基本正常,可选用激素类药物。一、免疫促进剂:一般认为中医的扶正培本药物具有免;疫促进作用,由于其激活的成分不同,有的以网状内皮系统为主,有的以细胞免疫为主,有的以体液免疫为主。现分述如下:1.网状内皮系统方面网状内皮系统是机体防卫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感染、中毒,放射性损伤、肿瘤等致病因子的防卫及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形成都有重要的作用,还参与脂肪、蛋白质、固醇类等物质的新陈代谢,和衰老过程也有要关系。一般认力网状内皮系统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是机体一般抵抗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测定中药对网状内皮系统的亏噬功能的影响也是探索中药疗效机制的一个重要途径。近年来,有关中医中药对网状内皮系统的作用,文献上有不少报导,(2—6)观察较多的有补气药、滋阴药、活血化淤药、清热解毒药以及针灸等。补气药中如人参、黄芪、党参、白术、甘车、灵芝、山药、黄精等均经实验证实能提高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北京市结核病研究所应用静脉注射碘131化血浆蛋白胶体的血廓清率测定24种中药对网状内皮系统的作用,结果发现不少补气类中药女旷芪、党参、白术、灵芝及其合剂均有明显的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及脾脏杀菌能力的作用,并因此认为中医的扶正补气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⑦。北京市临床医学研究所的实验研究发现三甲养阴汤(龟板、别甲、牡蛎、党参,丹参、白芍)有明显的刺激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能力的作用,并提出这对阐明滋阴的概念可能有助。活血化淤药方面,如山西医学院的宫外孕方⑩(丹参、赤芍、桃仁、三棱、莪术),北京/[:童医院的兰尾炎合剂③(银花、公英、桃仁、败酱、大黄、生石膏),青岛市台西医院的异妊祛淤汤⑧(三棱、莪木、川芎、桃仁、桔核、荔枝核、丹参).,均经动物实验证实,能兴奋网状内皮系统,释放出大量巨噬细胞,提高血清调理素的活力,增强白细胞吞噬和消化细菌及绵羊红血球的作用。同时一般的活血化淤药物均能影响血流速度,若血.流速度加快,血液循环改眷,则吞噬功能增强,这也是活血化淤药物增加内皮系统吞茁活性的一个因素。清热解毒药如金银花、穿心莲、鱼腥草、山豆根、野菊花、白花蛇萆和黄连等均可促进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清热解毒的烹临床上用以治疗感染性疾病所以取得疗效,除了目前经体外药物敏感试验证明它有直接杀菌和抑菌作用外,增强免疫反应的功能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近年来同内外的资料均提到多糖类药物有增强网状内皮系统机能的作用,而中药中有不少药物均含有多糖类成分,如酵母多糖、香芽多糖等。因此看来,这是今后值得重视:‘1勺一个研究途径⑩。2.体液免疫反应方面。;对体液免疫起激活作用的中药土要有益气健脾药和补肾助阳药。根据文献上的报导,不论在临床观察或实验研究上,以益气药黄芪的工作做得较为深入,取写拘实验数据较多,例如中国医利!院流厂病研究所观察到扶正培本法则对体虚感冒的患者有良好的疗效⑩,以黄芪和干扰素联合应用进行预防感冒的流行病学的观察,也取得明显的效果。不仅对普通感冒,而且对急性咽炎,急性气管炎均有显著的预防作用。黄芪预防感冒的主要原因,不在于它对病毒的直接抑制,而在于它对机体的免疫反应的促进作用,这对黄芪“益气固表”实质的阐明是一个有意义的线索。正符合中医所谓的“虚人易感”,治以“益气固表”之理。动物实验表明以黄芪治疗小白鼠I型副流感病毒感染,证实确有明60显的保护作用,死亡率降低一倍以上。黄芪可以促进机体诱发干扰素的能力,提高干扰素的滴度(滴度增高一倍以上),也能加强19S抗体的形成。通过测定小白鼠脾脏中抗体形成细胞的方法,亦可见黄芪不论经灌胃或腹腔内注射给药后。脾脏中抗体形成细胞的数目明显提高,较对照坦有十分显著的差异,黄芪起到了免疫佐剂的作用。曾均同氏9在慢性乙型旰炎的患儿中观察到脾虚型者,把A、把G灼水平降低,,经用黄芪、党参等药治疗后,随着临床病情的好转,拒水平也趋向正常。药理学的研究证明黄芪不仅能是进体液免疫、提高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增加血浆凝集素的滴度,而且能改善细胞营养,促进蛋白质合成与能量代谢,扩张外周血管,增进血液循环,均有利于提高抗病能力。有的作者报导养调药如鳖甲、玄参、天冬、沙参、麦冬笼使抗体存活时间延长,但尚待进一步验证。3,细胞免疫方面:细胞免疫是机体的主要防卫功能之一,和肿瘤、结核、阡炎等许多疾病灼发病机制有关。一般认为中医的正气虚损和和观代医学的机体免疫功能减退,特别是细胞免疫水平低下,有密切的关系。经实验研究证明能增加T细胞比值的药物有党参、黄芪、人参、黄精、白术、旋茸;灵芝、山药、地黄、旱莲草、五味子、兔丝子等,能促进淋巴细胞转化的药物有桑寄生,旱莲草、地丁、水牛角、麻黄、黄连、黄芩、五味子、白芍以及六味地黄丸等(5—18)尤其提出人参作为一种扶正药,其有效成分是一种蛋白质合成促逆因子,能提高RNA多聚酶活性,增加细胞浆中多聚核糖体的数量,促进RNA的合成,因而可增加机体的淋巴细胞和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加强了免疫功能。有人报告10例肿瘤病人,单服人参三个月,?0%的肿密发展受到抑制,因而推测可能是通过免疫抑制发挥作用的。上海龙华医院在200例肺癌患者中⑩,以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玫瑰花办形成试验和巨噬细胞吞噬活性试验等方法,观察这三项免疫指标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虚证病人不论是气虚、阳虚、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病人,这三次免疫指标均普遍降低。若分别给予益气健脾、养阴生津、益气养阴、温肾滋阴的扶正药物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以治疗前后的测试结果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并且指标的升·高与病情的好转基本符合,尤其对阴虚的肺癌病人,应用养阴生津法则治疗后,指标的提高较为显著,以上结果说明中医的各种抉正培本药物确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在脾气虚弱的慢性气管炎、肺心病和慢性迁延性肝炎中也观察到有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现象,患者的淋巴细胞转化率和E玫瑰花形成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应用益气健脾方药治疗后,随着病情好转,其细胞免疫功能试验也恢复正常。谢少文氏曾提出的一个慢性气管炎的疗效报告,用PHA淋巴细胞转化试验阼指标,观察到中药的疗效与脱敏疗效的效果帽同。在脾虚型的慢性气管炎病人中,亦发现T细胞比值降低,经应用淫羊藿为主的补肾壮阳药治疗后,其T细胞比值增高,细胞免疫功能加强,;病情也趋向恢复。观察中医中药对肿瘤病人的免疫功能的影响的报导,屡见不鲜。例如北京市中医院肿瘤科以斑蟊发泡试验测定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翠姻,观察到益气健脾为主的方药可以提高晚期癌症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特别是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单用祛邪方药对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不显著,与抉正药合用时则效果明显。在宫颈癌病人中,当莪术和Hela细胞疫苗合并注射时,也可见到淋巴细胞转化率回升,或用耐莪术溜细胞免疫过的小鼠脾细胞做传递试验,证实莪术有增强疫苗特异性的免疫作用甸,二、免疫抑制剂:对免疫反应起抑制作用的药物,称为免疫抑制剂,临床上用以治疗免疫性疾病的第二、三、四型均可收到一定的效果。在中医中药方面,据大量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证实(20—22),多数认为活血化沢药物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不少的临床报告提出活血化平药物对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拄疮、拈膜三联症、泛发性牛皮癣、新生儿溶血疟、肾炎寺均有较好的疗效。北京首都医洗妇产科应用活血化淤药(益母竿、当归、川芎,白芍、木香)预防ABO型新生儿溶血症⑩,发现用药组母体免疫抗体;商度大多下降,发病率明显降低,收到显著效果。而且目前西医方面尚无特效方法。同时动物试验亦证明益母草对小白鼠免疫抗体亦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不仅能减少巳生成的抗体,而且能抑制抗体形成细胞。北京儿童医院观察了176例儿童急性黄疸型肝炎,发现有气滞血淤组与无气涨血淤组患儿的IgG的水平有显著的统计学的差异,前者明显高于后者,经用活血化淤等药治疗2一一3周后,在肝功能恢复的同时,;IgG水平亦逐渐下降至正常范围,且发现其气滞血淤的程度与IgG的水平,总阻红素的含量以及SGPT的高低成正相关。因而提出“血淤”与黄疸有关。北京医学院附属一院应用活血化淤法治疗过敏紫瘢性肾炎取得显著疗效@,对一些伴有镜下血尿,高血压和肾功能减退的慢性肾炎的疗效较目前西药常用的免疫抑制剂的效果为优,提示活血化淤法具有抑制细胞和体液免疫的作用。在实验研究方面,用溶血空
文章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网址: http://www.ynzyzyzz.cn/qikandaodu/2021/0204/584.html
上一篇:撰写中医学术论文的几点体会
下一篇:云南偰氏家族来源与其多元文化考论*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投稿 |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编辑部|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版面费 |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论文发表 |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