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中医中药如何抗病毒

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27 07: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中医中药在畜禽传染性疾病及保健促生长方面的应用日趋广泛。尤其是在难以控制的“病毒病”方面,很多时候辩证准确,用药精准,剂量合适,能取得“一剂知,两剂愈”的效果。而

中医中药在畜禽传染性疾病及保健促生长方面的应用日趋广泛。尤其是在难以控制的“病毒病”方面,很多时候辩证准确,用药精准,剂量合适,能取得“一剂知,两剂愈”的效果。而如何达到这样的效果,很多人就像面对一个黑匣子,不知道黑匣子里到底装的什么。本文试图通过运用熟悉的语言和知识并结合一些西医临床来给大家带来一点启发,更多地了解中医是如何防治“病毒病”的。 1 体质与“病毒病”的关系 体质,主要是指动物群体素质的差异性。中医学认为体质首先与先天禀赋有关,即父母代的身体素质遗传或影响于后代,从而使其体质具有不同的特点。广大养殖业主,会对进到场的鸡苗或猪仔有个判断,这批鸡猪是否好养。比如:刚进场的雏鸡,温度稍低时也不集堆,就是抗逆能力强,这批鸡就好养。这就是体质:阳气不虚。 阳气虚与不虚,其发病情况、病理变化都不相同。一般还认为,阳虚或阴盛之体,感邪后易从寒化,即从阴而化寒,多反映为寒性病理变化,或为实寒证,或为虚寒证;阴虚或阳盛之体,感邪后易从热化,即从阳而化热,多反映为热性病理变化,或为实热证,或为虚热证。 现在的畜禽由于品种的改良,过分地注重生长速度,导致抗病能力下降,以及种畜禽疾病的净化做的不好。还有饲料的品质等因素,导致整体畜禽体质下降,呈现多数的阳虚状态。对与“病毒病”的发生以虚寒证为多,而发病的日龄多是生长旺盛的阶段,即体内“火力”比较旺的时段,所以综合考量,体质应是“寒包火”者为多。 2 中医中药抗“病毒”,是“驱邪外出”而非杀灭“病毒” 草原上养羊,如果你的羊圈里来了一群狼,请问你是关起羊圈门打狼,还是打开羊圈门赶跑狼。两种不同的方式,最后结果,哪个容易达到目标,哪个对于羊的损失最少,我们一看便知。那么对于“病毒”侵入到体内,我们是杀灭病毒,还是让病毒从哪里来,还从哪里走呢,中医抗“病毒”就是“驱邪外出”,通过“汗吐下”等方法,把病毒赶出体外,而非在体内绞杀。 3 中医中药抗“病毒”,是“解毒” 清代医家喻嘉言在论疾病防治时提出:“邪即入,则以逐秽为第一义。上焦入雾,升而逐之,兼以解毒,中焦入沤,升而逐之,兼以解毒,下焦如渎,决而逐之,兼以解毒。”其逐秽解毒的治疗思想,对后人颇有启发,解毒已成为当今治疗“病毒病”的基本方法之一。 何为“毒”,用现代医学解释就是多种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病毒病的热相可以认为是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引起的机体功能紊乱,组织病理损害而产生的临床表现,中药可以中和此毒产生的危害,就像酸中毒可以用小苏打来解一样,常用中药如: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 4 改善通道,微观血瘀 血瘀是“病毒病”常见的病理变化,其往往会累及全身脏腑经络,而不局限于某一部位,其临床表现多到营血分阶段才有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发热,舌质紫绛或瘀斑瘀点,脏腑出血或皮肤斑疹,神志异常,局部肿块及疼痛。 一般情况下,病毒病早期,外部明显指正出现前,内部已有“微观血瘀”,通道阻塞,影响自身机体排异反应,病毒及代谢产物不易排出,即血流出现 “高凝、高粘、高聚”,亦可出现“低凝、低粘”的变化。在病毒病的初期阶段,“微观血瘀”以“高凝、高粘、高聚”为主,病情发展到营血则表现较为复杂,可见低凝、低粘或高凝、低粘等变化。 因此病毒病过程,出现宏观及微观血瘀,活血化瘀是其主要治疗方法。 综述:中医中药对于“病毒病”的治疗:在兼顾畜禽体质的情况下,驱邪外出,解毒,活血化瘀。 中医中药在畜禽传染性疾病及保健促生长方面的应用日趋广泛。尤其是在难以控制的“病毒病”方面,很多时候辩证准确,用药精准,剂量合适,能取得“一剂知,两剂愈”的效果。而如何达到这样的效果,很多人就像面对一个黑匣子,不知道黑匣子里到底装的什么。本文试图通过运用熟悉的语言和知识并结合一些西医临床来给大家带来一点启发,更多地了解中医是如何防治“病毒病”的。 1 体质与“病毒病”的关系 体质,主要是指动物群体素质的差异性。中医学认为体质首先与先天禀赋有关,即父母代的身体素质遗传或影响于后代,从而使其体质具有不同的特点。广大养殖业主,会对进到场的鸡苗或猪仔有个判断,这批鸡猪是否好养。比如:刚进场的雏鸡,温度稍低时也不集堆,就是抗逆能力强,这批鸡就好养。这就是体质:阳气不虚。 阳气虚与不虚,其发病情况、病理变化都不相同。一般还认为,阳虚或阴盛之体,感邪后易从寒化,即从阴而化寒,多反映为寒性病理变化,或为实寒证,或为虚寒证;阴虚或阳盛之体,感邪后易从热化,即从阳而化热,多反映为热性病理变化,或为实热证,或为虚热证。 现在的畜禽由于品种的改良,过分地注重生长速度,导致抗病能力下降,以及种畜禽疾病的净化做的不好。还有饲料的品质等因素,导致整体畜禽体质下降,呈现多数的阳虚状态。对与“病毒病”的发生以虚寒证为多,而发病的日龄多是生长旺盛的阶段,即体内“火力”比较旺的时段,所以综合考量,体质应是“寒包火”者为多。 2 中医中药抗“病毒”,是“驱邪外出”而非杀灭“病毒” 草原上养羊,如果你的羊圈里来了一群狼,请问你是关起羊圈门打狼,还是打开羊圈门赶跑狼。两种不同的方式,最后结果,哪个容易达到目标,哪个对于羊的损失最少,我们一看便知。那么对于“病毒”侵入到体内,我们是杀灭病毒,还是让病毒从哪里来,还从哪里走呢,中医抗“病毒”就是“驱邪外出”,通过“汗吐下”等方法,把病毒赶出体外,而非在体内绞杀。 3 中医中药抗“病毒”,是“解毒” 清代医家喻嘉言在论疾病防治时提出:“邪即入,则以逐秽为第一义。上焦入雾,升而逐之,兼以解毒,中焦入沤,升而逐之,兼以解毒,下焦如渎,决而逐之,兼以解毒。”其逐秽解毒的治疗思想,对后人颇有启发,解毒已成为当今治疗“病毒病”的基本方法之一。 何为“毒”,用现代医学解释就是多种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病毒病的热相可以认为是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引起的机体功能紊乱,组织病理损害而产生的临床表现,中药可以中和此毒产生的危害,就像酸中毒可以用小苏打来解一样,常用中药如: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 4 改善通道,微观血瘀 血瘀是“病毒病”常见的病理变化,其往往会累及全身脏腑经络,而不局限于某一部位,其临床表现多到营血分阶段才有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发热,舌质紫绛或瘀斑瘀点,脏腑出血或皮肤斑疹,神志异常,局部肿块及疼痛。 一般情况下,病毒病早期,外部明显指正出现前,内部已有“微观血瘀”,通道阻塞,影响自身机体排异反应,病毒及代谢产物不易排出,即血流出现 “高凝、高粘、高聚”,亦可出现“低凝、低粘”的变化。在病毒病的初期阶段,“微观血瘀”以“高凝、高粘、高聚”为主,病情发展到营血则表现较为复杂,可见低凝、低粘或高凝、低粘等变化。 因此病毒病过程,出现宏观及微观血瘀,活血化瘀是其主要治疗方法。 综述:中医中药对于“病毒病”的治疗:在兼顾畜禽体质的情况下,驱邪外出,解毒,活血化瘀。

文章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网址: http://www.ynzyzyzz.cn/qikandaodu/2021/0427/766.html

上一篇:中药组方治疗猪咳喘的体会
下一篇:山东尝试用中药改良白羽肉鸡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