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鸡白痢的中药防治

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27 07: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集中表现为雏鸡高发病率和死亡率,患鸡病初食欲废绝,精神极度萎靡,排灰白色稀便或伴剧烈腹泻,病程后期严重脱水、极

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集中表现为雏鸡高发病率和死亡率,患鸡病初食欲废绝,精神极度萎靡,排灰白色稀便或伴剧烈腹泻,病程后期严重脱水、极度贫血和消瘦,无有效救治,将陆续出现衰竭、死亡。

1 病原特点

病原为鸡白痢沙门氏菌,革兰氏染色阴性,两端钝圆的细长杆菌,无荚膜和芽孢,无鞭毛、不运动。该病原菌对环境抵抗力较强,夏季常温(10~30℃)状态可在土壤中存活3~4个月,若存在于垫料、鸡粪尿等有机物载体中,存活时间还可以延长。带菌鸡排泄物污染环境、饮水、及饲料等,可直接或间接感染鸡群,引起发病;被污染的种蛋在10~20℃条件下,病原菌可在卵黄内迅速繁殖增生。

2 流行病学

所有家禽和野禽均可感染,以15日龄以内雏鸡最易感,15日龄左右出现死亡高峰期,3周龄以后发病、死亡率逐渐减少;成年鸡多呈慢性或亚临床症状,发病后较少死亡,但产生明显的生长抑制;病鸡和带菌鸡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通过其排泄物污染环境及食源,直接或间接感染健康鸡致其发病;被病原菌污染的种蛋壳构成垂直传播;消毒不严、养殖环境卫生恶劣、孵化器未坚持无菌操作,常导致本病呈高发。

3 症状及剖解

因日龄差异出现差别较大的显症特点,种蛋感染时直接造成鸡胚死亡或成为不能出壳的弱胚,部分表现为出壳后短期内死亡;孵化过程感染的雏鸡在7~10日龄出现明显症状,畏寒、扎堆、减食或绝食,排白色糊状稀便,肛周经常粘结干涸的石灰状粪便,可导致肛门阻塞、排便不畅,雏鸡一旦排便即尖锐鸣叫;成鸡无明显症状,但作为携菌者在鸡群中散播病原菌,可引起产蛋鸡产劣质蛋及降低产蛋量,有时会因发生坠卵性腹膜炎而出现腹部下垂现象。

4 诊 断

依据不同日龄的典型症状加以鉴别,其中,3周龄以下雏鸡表现白色下痢,极高的死亡率,剖解肝脾肿大,肝有特殊条纹变化,部分脏器和肠道有坏死灶或结节;成年母鸡白色下痢,死亡病例剖解见卵巢萎缩,卵黄呈青色或灰黑色;成年公鸡白色下痢,致死病例剖解见睾丸发育不良、大小不对称、极度萎缩,肝、脾、心脏及胃肠道等脏器出现不同程度的坏死灶、结节等病变。

5 综合防治

5.1 预 防 重点在于强化孵化期全程无菌操作,保持适宜而稳定的育雏温度,出壳后雏鸡绒毛基本变干即快速从孵化床转移到育雏室培养,降低感染几率;育雏期间高度重视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及防疫消毒,防止鸡(特别是中大鸡)的排泄物污染饲料或水源,采取定期消毒和药物预防抑杀多量致病菌,减少本病发病。药物预防推荐方:大蒜、洋葱各取等分,切细为碎末后拌料喂鸡,令其自由采食5~10d;

5.2 治疗

5.2.1 春夏季久雨放晴,环境高温高湿,致病原感染引起雏鸡白痢,治则以清热解毒、燥湿止痢为主,适用组方:黄连、黄芩、苦参、双花、白头翁、秦皮按需各取等量,研末混合均匀,每羽按0.3g拌料投喂,连5~7d;或白头翁、蒲公英、葛根、乌梅各取40g,黄芩、双花、黄柏、甘草各取30g,共研末混合均匀,按0.3~0.5g/kg拌料,连喂5~7d。

5.2.2 群体消化不良、湿热下痢的症候,适用组方为:党参、白术、茯苓、淫羊藿、苍术、白头翁各取15~20g,神曲、麦芽各取30g,知母、甘草、淫羊藿各取10~15g,诸药共研末混匀,按1%拌料投喂鸡群,连喂5~7d。

5.2.3 不明原因下痢的快速止痢组方:视诊粪便较稀薄或伴严重腹泻的病例,需快速止痢防脱水,适宜方剂为:白头翁、马齿笕、马尾莲、诃子各取15份,黄柏、雄黄、滑石、藿香各取10份,粉碎为末、混合均匀后按1%拌料可取到预防作用,治疗按2%~3%拌料,连喂5~7d,重症不食的个别病例,可按0.5~1g/羽灌服,为了便于投喂给药,可将药粉制成胶囊或揉入面团中投喂,以保证足够药物浓度,达到确切效果,一般2剂 /d,连 3~7d。

文章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网址: http://www.ynzyzyzz.cn/qikandaodu/2021/0427/768.html

上一篇:山东尝试用中药改良白羽肉鸡品质
下一篇:当前蛋鸡感冒及其后遗症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