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中医药防治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应用进展

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8 11: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0 引言 手指离断在临床中常见,其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断指再植术成为治疗断指的主要手段,能有效恢复患指外形及部分功能、感觉,提高生活质量,随着显微技术的发

0 引言

手指离断在临床中常见,其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断指再植术成为治疗断指的主要手段,能有效恢复患指外形及部分功能、感觉,提高生活质量,随着显微技术的发展,断指再植术的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增加了患者术后恢复的希望[1,2]。但血管危象仍是术后影响手术成功率的主要因素,通常血管危象带来的后果常常是不可逆的,处理不当会直接导致再植手指坏死,则手术失败。研究表明,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率高达30%[3],因此,血管危象的防治成为断指再植术后治疗的关键。目前,西医主要从抗凝、抗痉挛、镇痛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临床应用中发现,西医治疗存在副作用大、并发症多、治疗效果有限等问题。中医对断指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的病因病机有独到的认识,中医药防治血管危象具有独特的优势,近年来不断有报道证实中医药能有效防治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4,5]。因此本文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对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中医防治方法进行综述如下。

1 中医学对血管危象的认识

手指离断主要是由暴力因素所致,需要手术回植恢复外形及功能。我国传统医学认为,骨伤科疾病多以暴力导致骨断筋伤、脉络受损、血溢余外,成为淤血。《素问》一书亦有记载:“气伤痛、形伤肿”,伤科多以气血俱伤,临床表现为肿痛并现,因此治疗中当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郭氏平乐正骨认为,创伤初期先伤血再伤气,多以实证为主,血能载气,气能行血,气血损伤则气血运行不畅,辩证为气滞血瘀证,断指再植术后肿胀、疼痛、血管危象等与此一致,在治疗初期当以破瘀活血,行气止痛为主。《薛氏医案·正体类要》曰:“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随着疾病的发展,创伤首先损伤气血阴阳,随后累计脏腑。脾胃主肌肉四肢,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但再植术后食欲减退、正气亏虚,气血生化无源。总之,断指再植术后的血管危象的中医病机是既有创伤等外因,又有情志等内因所致引起气血损伤,运行不畅导致气滞血瘀。因此,在防治血管危象中,应从行气活血、镇静安神、缓解疼痛方面出发。

目前,被报道最多的造成血管危象发生的外部因素主要有疼痛、寒冷、吸烟、情绪、便秘等。因此在临床治疗中也应该针对性的制定治疗方案来预防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

2 中医药防治血管危象的方法

2.1中医药防治瘀血形成

现代医学认为,血液流变学是包括血液流动性、粘稠性、凝固性在内的学科。在断指处血管内膜受损,激活凝血因子,促进机体凝血系统发挥作用,使血小板聚集在受损内膜表面,从而引起局部血栓形成,诱导血管危象发生[6]。在传统医学中,血流变缓、血栓形成属于血瘀证的范畴,在治疗中应以活血化瘀为主。石宁宁等[7]利用红花注射液防治皮瓣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在血液流变学的指标中,与注射低分子右旋糖苷无明显差异,且具有更少的不良反应。潘海文等[8]利用伤科黄水外敷预防血管危象的发生,通过对凝血指标、疼痛评分、肿胀程度等多方面的对比表明,中医药伤科黄水能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改善血液循环,降低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率。黄明棣等[9]认为创伤术后食欲减退、正气亏虚导致气无力行血,因此出现气滞血瘀,肢体肿痛之症,根据中医行气活血的理念,观察补阳还五汤对于皮瓣术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补阳还五汤能降低血管危象的发生、提高皮瓣成活率。曹正品等[10]通过对断指再植术后川芎嗪的作用机制研究证实,川芎嗪能降低红细胞聚集、血流粘度、增加红细胞变形指数,达到预防血栓的目的。李春来等[11]报道了艾灸能温通经脉、调理气血进而防治血管痉挛及血栓的形成,提高再植手指存活率。但在应用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对于存在神经损伤的再植手指,感觉功能差,容易存在烫伤的情况。另外艾条燃烧的烟雾是否影响手指存活尚不明确,因此,在临床中应谨慎使用。

2.2中医药缓解疼痛

创伤及手术刺激会造成疼痛加重,现代研究表明,疼痛会促进机体释放血管紧张素,加剧血管收缩及血栓形成,诱导血管危象发生[12]。伏雪纯等[13]对再植术后进行不同的疼痛管理,通过对比发现主动镇痛的患者血管危象发生率明显低于被动镇痛患者。耳穴疗法是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表明全身经脉皆与耳有联系。中医认为,机体各部在耳部均有代表区,通过刺激耳部相应区域可以达到疏经通络、调理脏腑的作用。耳穴镇痛的作用不断被报道。朱琳怡等[14]通过揿针在耳部进行埋针、按压,通过刺激相关穴位,既可以行气活血,直接促进血液运行,降低血栓的形成;又可以通经止痛,通过干预降低术后疼痛的程度,进而减少导致血管危象发生的因素。张军等[15]通过耳穴压豆的方法,选择神门、交感穴、皮质下穴、阿是穴等进行镇痛安神、调理气血,能有效缓解术后疼痛、焦虑等症,同时相较于镇痛药物,耳穴压豆具有无创、无副作用、操作简捷的优势。

文章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网址: http://www.ynzyzyzz.cn/qikandaodu/2021/0708/902.html

上一篇:云南省热带水果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下一篇:健脾生血片治疗缺铁性贫血临床效果的回顾性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