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总咳嗽、吐黏痰老中医提醒3味中草药能够理气化

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3-05 09:1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古语云:“痰生百病,百病兼痰。” 痰是津液气血“化失其正”,凝聚而成,而机体上下内外又无处不存在着津液气血,痰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在中医学中,早在二千多年前古代医家对

古语云:“痰生百病,百病兼痰。”

痰是津液气血“化失其正”,凝聚而成,而机体上下内外又无处不存在着津液气血,痰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在中医学中,早在二千多年前古代医家对“痰”就十分重视,在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医学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用虻(贝母)和漏芦等药物治疗痰症和痰瘀相兼的病症。

经过长期发展,在当代,一个以痰为中心的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已基本形成。然而它能给我们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带来什么帮助呢?不如跟妙姐来一起学习一下吧。

什么是“痰”

中医的表述是,痰是人体内水湿津液代谢异常,停聚而成的病理产物。痰分为有形之痰和无形之谈两种大的类型。痰是怎么生成的,历史上的医学家都有对其有定论。

外感六淫、饮食劳倦以及七情内伤,会导致肺、脾、肾和三焦到脏腑气化的功能失调,气血失和使得津液停滞凝聚而生成痰液。五脏生理功能失调之后都会生成痰,而身体如果出现各种疾病,都会促使痰的生成。而且痰和瘀滞密切相关,进一步的论述和认知是,“血积既久,亦能化为痰水”。

而中医治疗痰病,也把它分为五大类型,分别是燥湿化痰剂、清热化痰剂、润燥化痰剂、温化寒痰剂、治风化痰剂。中医根据痰症形成原因的不同,因人而异、对症治疗,才能达到最好的疗效。

痰多可能预示身体发生了3个变化

脾虚则生痰:有的人脾胃不好,尤其是在冬天受凉之后更容易导致脾虚生痰,最主要的表现就是痰多、腹胀、大便稀薄、四肢不温。脾虚生成的痰,就是人们一咳嗽就吐的痰,是有形之痰。它生成的地方不是肺,而是在脾。有的人经常吃止咳化痰的药,不过痰总是化不掉,那就是没有找到真正痰生成的源头,要想根除这种痰,就必须健脾祛湿。

气郁生痰:导致这种症状通常是由于情志抑郁,也就是跟我们日常的精神因素有关系,压力大或者精神紧张都会导致抑郁,此外,精神刺激及其他病邪的侵扰,也会出现气郁的表现。这种症状主要的表现是咽喉有异物感,但是咳嗽又吐不出来,而且吞之不下,身体局部有肿块,胸部闷塞,肋胁胀满,苔白腻,脉弦滑。

血滞生痰:这种又被称为血瘀痰凝证,是肝气郁结导致浊痰内生,进而导致气滞血瘀痰凝。血流不畅阻碍了气的运行,气滞可加重血瘀,血瘀又可加重气滞,两者形成恶性循环,使气血不通,血瘀较重时,局部血液逐渐形成瘀血、肿块。临床可表现为局部身体肿块较大,坚硬木实,重坠不适,而且还有胸闷牵痛,烦闷急躁等症状。女性还会出现月经不调、痛经等。

化痰中草药

理气化痰的中药有很多,下面三种,可以对症来服用。

温胆汤

药材构成是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生姜,大枣。该药的主要功效是理气化痰,清胆和胃。它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所致的虚烦不眠,或呕吐呃逆,惊悸不宁,癫痫等。

二陈汤

药物构成是半夏、橘红、白茯苓、甘草。主要治疗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等。

滚痰丸

药物构成是大黄、片黄芩、礞石、沉香。主要治疗实热老痰证。癫狂昏迷,或惊悸怔忡,或不寐怪梦,或咳喘痰稠,或胸脘痞闷,或眩晕耳鸣,大便秘结,苔黄厚腻,脉滑数有力。

除了药物治疗外,日常生活中一些食疗的方法,对于治疗不同的痰多症状都有好的效果。比如冰糖炖梨,梨去皮去核,内部加入冰糖,蒸熟食用即可。

当然,不同的痰症,所对应和使用的药物也不一样,关键是要对症,接下来的治疗才能有效。

参考资料:

[1] 《中医痰病学的现代研究思路与方法探讨 》 内蒙古中医药 2016.11

[2] 《浅谈中医痰病学的形成和发展》 新疆中医药 2014.4

[3] 《化痰能治很多病》 生命时报 2019.3.3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文章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网址: http://www.ynzyzyzz.cn/zonghexinwen/2021/0305/645.html

上一篇:到底中医、中药要如何复兴呢?
下一篇:中医文化丨国医小镇中医药历史文化浮雕景观长